她是太原首批110接警员,18年的接警生涯,已将她磨炼为业务能手,常年用坚守与付出守护着110这条群众心中的“生命线”。她就是市公安局警令部情指中心指挥三室班长、一级辅警刘燕。在日前省公安厅开展的“先锋辅警”评选活动中,刘燕光荣入选。
“接警不只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每帮助了报警群众,我的心里都是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3月14日,刚刚下了夜班的刘燕与记者谈起自己的工作,立即神采奕奕。
生死营救
2003年12月,初为人母的刘燕通过考核,来到110报警服务台工作。
耳麦贴在嘴边,头微微倾斜,眼睛紧盯
2018年9月的一天深夜,刘燕接到报警:报警人的姐姐带着孩子在太原,可能要割腕自杀,但“姐姐”具体在哪儿,却不清楚。
刘燕一边与报警人通话,希望获取更多信息,一边不停拨打“姐姐”的电话。终于,报警人姐姐的电话接通了,电话那头传来小女孩带着哭腔的声音,“警察阿姨,救救我妈妈,她身上全是血……”刘燕努力平息小女孩慌乱的情绪,引导她“别害怕,阿姨一定能帮你,先告诉阿姨你们在哪里?”
经过一步步耐心引导,小女孩给刘燕成功发来了位置信息。110迅速指令属地派出所民警前往救助,女子最终转危为安。民警反馈,女子服用了安眠药,还割了腕,再晚一点儿,怕是救不回来了。
110报警服务台是极其宝贵的公共安全资源,“当有电话接入时,一定要弄清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才能准确处置警情”,刘燕说。
“拼命三娘”
接警员不就是接接电话吗?其实不然。
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你需要记录报警人的关键信息,不仅需要对全市的路网结构非常熟悉,而且要熟知各派出所的管辖范围。
记得刚入警时,为了准确记住街巷名称,刘燕每天下班后会到大街小巷转悠,哪有特别的地标建筑、哪些道路走不通……回家后,刘燕又在纸上“绘图”,把自己当天走过的路全部画下来加强记忆。直到现在,她的这种学习方法依然有效,她带出来的每一名接警员,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燕姨是活地图”“燕姨是‘拼命三娘’”……110指挥三室的年轻接警员们,都亲切地叫她“燕姨”。18年来,刘燕始终和同事和睦相处,特别是担任班长后,更是把关心组员放在首位,生活上给予帮助,业务上给予指导。
接警员工作不好做,每天接几百个电话,说到嗓子冒烟,有时甚至还要承受谩骂和侮辱。“我们理解群众报警时的焦急,所以接警时要更加耐心、细致”,刘燕
“保持通话”
无论是作为接警员,还是担任班长,刘燕都勤于钻研、恪尽职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作为110报警服务台辅警中的一名优秀代表,她不满足于自己一个人优秀,她希望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团队成员们个个都优秀。
凭借自己的业务专长,刘燕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休息时间和组员交流工作体会,把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她定时抽取接警录音,并做出详细点评,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把警情处置得更快更好,如何解答引导让报警群众更加满意。
2021年6月4日11时41分,一名男子报警称,自己不想活了。接警员在与其沟通中,男子拒绝告知具体位置并挂断电话。刘燕得知后立即回拨,与其耐心沟通,上演了一把现实的“保持通话”。
原来,报警人今年19岁,初中未读完便辍学打工,患有抑郁症,因失恋有了轻生念头,已经割了腕。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她,一定要和对方保持通话。在渐渐平复对方情绪后,报警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位置。刘燕一边继续与其保持通话,一边
这样的报警电话,刘燕不知接了多少个。仅2021年全年,她协助指挥长、指导接警员处置警情8万余起。
“作为接警员,只有心中持有对群众真挚的关爱,才能设身处地做好接警工作”,多年来,刘燕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