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学习时报头版刊发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关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的署名文章,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入手,围绕其中最具方向性的时代课题、最具目标性的时代课题、最具全球性的时代课题、最具目的性的时代课题、最具根本性的时代课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长安君为大家带来文章全文。
从“四大之问”入手
学深悟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其最具方向性的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新时代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不少,但最具方向性的问题就是明确宣示新征程上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继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旗帜,决定着当代中国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以“掌握历史主动,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篇,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最具方向性的时代课题。
“十个明确”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十个明确”的理论概括,以全新的视野,丰富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续写新篇。继续回答好“四大之问”,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使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其最具目标性的时代课题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蓝图。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实现路径多种多样。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摆脱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状态,寻求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丽图景,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最具目标性的时代课题。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场接力跑,是前所未有的壮举。继续回答好“四大之问”,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协调推进“五大文明”,以实践精粹和文化精华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出“中国之治”新奇迹,创造出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新奇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其最具全球性的时代课题是“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最具全球性的时代课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体现我们党的天下情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阐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正确理念指引;发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倡议,找到了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指引共建美好世界的光辉灯塔。这些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构建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以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争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争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担当,科学回答了怎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继续回答好“四大之问”,必须深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其最具目的性的时代课题是“满足什么样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怎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就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作了系统阐述,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最具目的性的时代课题。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继续回答好“四大之问”,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更加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其最具根本性的时代课题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系统阐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专题论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四大之问”最具根本性的时代课题。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全面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探索出了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新征程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要巩固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勇于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问题作坚决斗争,确保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要义。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继续回答好“四大之问”,必须永吹全面从严治党冲锋号,坚持自我革命不停步,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强大战斗力,使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坚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