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岭区中涧河人民法庭:资深法庭年轻派 司法为民有“Young”子

作者:太原长安网(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 浏览: 发表时间:2022-12-23 00:00:00

中涧河人民法庭

成立于1983年

是我院三个派出法庭之一

2019年6月

中涧河人民法庭旧址办公楼

因解放路道路改造

搬回院里办公

时隔三年多

2022年8月8日

新建成的中涧河人民法庭

正式挂牌运行

这个资深的基层法庭

完成了“新颜再焕”与“提档升级”

成为我院“最年轻”的人民法庭

更是时刻彰显着司法为民的

“Young”子

中涧河人民法庭的定位是“民生法庭”,主要审理贴近民生的四类案件:家事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案件。法庭以党建为引领,根据自身职能定位,建设了“三室三庭一站”的七大阵地

三室之一

党建活动室

中涧河人民法庭党支部与辖区街道社区精准对接,开展交流共建活动,形成点面结合、全面覆盖的党建共建体系。借助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合力。

三室之二

老杏干调解室

“老”指资历,经验丰富。“杏”指地域,杏花岭。“干”指骨干,即优秀法官、模范调解员等行家里手,同时也指调解员多为机关、社区、企业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同时也寓意调解过程中如“杏干”的滋味,入口酸、回味甜。法庭聘请他们作为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中他们善于思考、勤于总结,逐步探索出调解十大秘籍,助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

三室之三

劳动争议解纷室

法庭与各级劳动仲裁委建立“裁审衔接机制”;与检察机关共建弱势群体维权渠道,形成劳动争议解决的多部门联动化解机制。

三庭之一

家事法庭

作为山西省家事审判改革试点法院,杏花岭法院以画好家庭最大同心圆为发力点,在中涧河人民法庭设立“圆桌”家事法庭,创新“1314”家事审判理念。“1314”谐音“一生一世”,是希望通过家事审判对家庭开展情感修复,实现一生一世家庭和睦,助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1 一张圆桌唤亲情,温情护万家。改造传统审判法庭的布置模式,将“高台审判”变为“圆桌调和”,变对抗式审判为引导式审判。

3 三个团队理是非,解开千千结。组建心理咨询员、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三支队伍,让专业人员参与、助力家事案件审判。

1 一份证明保权益,处处暖民心。离婚裁判文书作为诉讼离婚的凭证,记载了双方感情经历、子女抚养等个人隐私。而离婚证明书仅记载离婚双方身份信息及离婚事实,不涉及隐私内容,让当事人再无泄露隐私的后顾之忧。杏花岭法院作为太原市首家推行“离婚证明书”制度的基层法院,目前经当事人申请已出具“离婚证明书”15份,获得了当事人的普遍好评。

4 四步举措化干戈,公平促和谐。第一步重预防,根据“五色预警处置方案”对家事纠纷实行分级预警处置。第二步扩层面,通过联席会等方式,针对辖区内出现的矛盾纠纷进行研究讨论,确保纠纷解决更加合理。第三步促沟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注重让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利于心结的打开,矛盾的化解。第四步断是非,由专家法官组成家事审判团队对案件进行集中审理,统一裁判尺度,确保审理过程合理合法、审判结果公平公正。

三庭之二

示范法庭

中涧河人民法庭积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将示范法庭打造成为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的法治宣传基地。组建普法宣传专家团队,以专家讲法式、沉浸体验式、情景模拟式、双联互动式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切实落实普法责任制要求。

三庭之三

云上法庭

中涧河人民法庭打造了充满科技感的云上审判法庭。云上法庭主要适用于三种情形:一是疫情出行有风险,“云上法庭”来相见。二是异地往来有困难,“云上法庭”来帮忙。三是审判法庭不够用,“云上法庭”来补充。“云上法庭”区别于传统法庭,具备以下优点:一是云质证,举证网络化。二是云签字,审理高效化。将智慧法庭建设成果转化为便民利民的司法举措。

一站

医调委工作微站

杏花岭法院和省医调委签订了《诉调对接共建协议》,在中涧河人民法庭设立医调委工作微站,确定联络员和值班日,通过行业调解和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助力医疗纠纷案件多元化解。同时,杏花岭法院聘请医学领域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从专业角度对案件发表意见,提升法院裁判的公信力。

中涧河人民法庭

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

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前沿

立足人民法庭职能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注重实质解纷、源头化解

真正打造一个民生法庭

杏花岭法院

将持续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力度

打造参与市域治理的前沿阵地

让司法为民利民便民

以最直观、最生动、最高效的

方式得到实现

文章推荐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号:晋ICP备150017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