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看检察】 司法为民篇

作者:太原长安网(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 浏览: 发表时间:2023-02-06 00:00:00

司法为民,意味着日日夜夜地“如我在诉”,让人民群众在案件审执中感受司法温情……

司法为民,意味着千百万次地“如我在访”,让人民群众在化解解纷中体验司法便捷……

司法为民,意味着永不停歇地“如我在办”,让人民群众在信息时代中尽享改革红利……


迎泽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将群众“隐形心事”变为检察工作“问题清单”;将群众“急难愁盼”变为检察履职“责任清单”,将群众“心事账单”变为检察服务“幸福清单”。不断推动法律监督质效越来越优,司法为民温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越来越多。


一、回应民之所盼,用“公心”办好身边小案

不以案件小而不慎办,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全程和解”意识、以“置身案中”的境界,努力将每一件“小案”办成“精品案”。小案创新办,健全机制“抓推进”。实施“小案”逐案分析类案总结、周统计周移交等机制;成立“小案”专办组,形成“一把手”牵头抓总、班子成员各司其职、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局面;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宣传对化解群众矛盾、促进社会治理等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例。切实做到深挖发案原因、积极化解矛盾、延伸办案效果、抓实专项活动。小案灵活办,多措并举“化矛盾”。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向“深”延伸,摒弃“够罪即捕”的习惯思维,树立小案“不批捕为原则、逮捕为例外”的导向;强化认罪认罚从宽协商过程及其结果的稳定性,探索检察官“先幅度、后精准”的方式提出量刑建议机制,不断增强认罪认罚量刑协商、具结书签署等关键环节的公信力,不断将公正司法、为民司法落到实处。小案深度办,诉源治理“促和谐”。梳理“小案”中涉及民生的突出问题和乱象,及时制发问题指向明确、释法析理透彻、对策建议精准的检察建议并对整改落实情况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全年从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1053件1394人中梳理出810件1115人小案,对符合条件的做出变更强制措施9人,不起诉233件244人。


二、顺应民之所想,用“真心”化解矛盾纠纷

不以诉求难而不回应。秉持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的态度,努力把群众“烦心事”做成“暖心事”。“一体发力”实现群众信访“人人有担当”。注重事前源头预防和事后有效化解双动能,主动了解诉求,预先办案风险研判,用好各项政策,做好释法说理,由控申部门的“单打独斗”变全院协同作战;强化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心一意”做到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畅通“信、访、网、电”四种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干警合理分工、责任到人,灵活采用短信、电话、书面、当面等答复方式回应群众诉求;确立“接访-受理-7日内程序性回复-审查-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全流程办案模式,实现了受理部门与承办部门相互督促,联合答复,回应群众关切,减少群众诉累、访累。“一如既往”确保群众信访“事事有着落”。积极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和重复信访案件上门听证,院领导以上率下,主动约访、带件下访、下沉接访等方式,面对面倾听诉求、纾解心结、排忧解难,切实做到“包解决问题、包思想疏导、包困难帮扶”。全年共受理225件群众来信来访来电7日内程序回复率和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均达到100%,有效把信访工作从“纸面上”做到群众“心坎里”。


三、靶向民之所需,用“热心”做优司法救助

不以救助难而不帮扶。秉持“应救尽救”为原则,让群众获得“国家不落下每一个需要救助的群众”的安全感。顺民意,坚持“应救尽救”的态度。构建“申请人主动申请+检察机关主动救助”双结合、“主动救助”为主的工作模式;将司法救助作为业务工作分析会的重要研讨内容,把救助线索移交量纳入本院检察官考核指标项,形成司法救助全院“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联合法院、公安、妇联、社区等建立救助线索共享平台、全面摸排,确保司法救助涉案困难家庭无遗漏。纾民困,加大“重点救助”的力度。积极推动“弱有所扶”,为弱势群体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减少程序、缩短时限、救助金快速发放;控申部门与未检部门打通了“司法救助+帮助复学”的多元救助渠道,与民事检察部门形成了“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全流程办案链条,与迎泽区妇联签发《关于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的工作方案》。暖民心,提升“多元救助”的温度。探索多元化司法救助方式,密切联系教育、民政、医疗、社区等部门,构建“1+N”的多元救助格局,推行心理救助、法律援助、经济扶助三位一体的救助模式。今年以来,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9件99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8.9万元。张某虎司法救助案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全国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四、关切民之所忧,用“贴心”护航花蕾成长

不以群体弱而不重视。秉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普法有机结合,转“纸面上的法”为“孩子心中的法”。依法严厉惩处,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落实“一号检察建议”,积极推进与公安机关建立线索通报、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零容忍”,加大打击性侵害、监护侵害、危害校园安全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力度,依法从严提出量刑建议,积极建议适用从业禁止、禁止令等制度。2022年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人,起诉12人,制发检察建议3份。构建多元救助,深化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推动“四大检察”职能从“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转变,一体推动线索发现、调查取证、综合治理等工作;借助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转“单兵作战”为“联动保护”,构建了“民事支持起诉+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参与调解”等模式,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办案理念,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效果。38名检察官及助理担任法治副校长,把“开学法治第一课”作为未检品牌课,开展“定制式”法治进校园巡讲,创新融入情景剧、模拟法庭、互动游戏等形式,做到巡讲“全覆盖”。全年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30余次,受众人数近2万人,发放各类宣传册2000余册。


五、助力民之所愿,用“恒心”做实公开听证

不以案件小而不公开。秉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以公开促公正、以听证促和解,真正在检察监督办案中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领导带头听证,实现听证“常态化”。将公开听证作为“一把手”工程,院党组勤谋划、强推进,检察长带头抓、负主责。对重大疑难复杂、事关民生民利等案件,检察长带头办理,亲自主持公开听证,力促矛盾化解,让检察公开听证工作推进得更好、落实得更细。纵横联动协作,实现听证“一体化”。深化与法院、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建立长效机制,以公正促公正,实现双赢多赢共赢;以发现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调查核实、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等“组合拳”,厘清案件事实,打破检察监督“困局”。借助网络智慧,实现听证“简易化”。依托网络探索了“云听证”、依托12309检务大厅开展简易公开听证,有效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开展效率。今年以来,共组织检察听证163件,达到了“当事人把事说清,检察官把法讲透,听证员把理辨明”的良好成效。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迎泽院将牢记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人民普法,为正义发声,传递温情大义,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把司法为民的宗旨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谱写新时代迎泽检察崭新篇章!

文章推荐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号:晋ICP备150017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