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大夫”爬杆给桥梁“体检”
5月26日,在北中环桥上,一台机器人在斜拉索上快速爬行,不到10分钟,该桥最长的一根75米长斜拉索检测完毕。在人行道上,山西交科院检测中心两名技术人员,在监测终端的显示屏上,清晰记录下拉索的外观状态。
桥梁索杆是桥梁重要的承力部件之一。据介绍,过去检测桥梁拉索,需要用登高车,检测人员采用目视的办法,一根一根进行检测。而且,桥梁较高的话,最多要占三个机动车道,不仅不安全,还影响交通。而通过爬索机器人,一个人、一台机器、一个遥控、一台电脑,就能完成拉索检测。
检测作业中,作业人员先将爬索机器人安装在索杆下部,通过无线遥控操作机器人沿索杆向上爬行,机器人通过四个角的高清摄像机360度无死角拍摄斜拉索表面刮擦、划痕、开裂等情况,准确记录病害位置和大小,将数据储存传输给检测人员,对病害类型、程度、等级进行识别和分析。
15公斤自重的机器人,个头不大,能量却不小,可自动抱夹,快速爬升。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以透视0.1毫米级索杆裂纹。索杆外部防护层是桥梁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爬索机器人可全面检测桥梁索杆的外部护套完好情况。
索杆内,有一根根钢丝,钢丝是否有损伤,直接关系桥梁安全。爬索机器人这个“外科医生”看完病害,桥梁索杆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则会给索杆做“核磁共振”——该系统主要通过安装在桥梁索杆外部的线圈传感器,利用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方式对内部钢丝断丝、钢丝缩径、钢丝锈蚀、索体内部积水等病害进行检测,既简便高效,又不会对索杆防护系统造成损害。通过精准锁定损伤部位,技术人员可针对性对损伤钢丝进行“修复手术”。
北中环桥检测现场负责人张子良介绍,通过桥梁索杆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系统,哪怕钢丝的截面有2%出现断丝或锈蚀,都能检测发现。
据了解,这是我市首次使用爬索机器人对桥梁“体检”。“我们委托专业机构对桥梁进行全面‘体检’,对病害早诊断早治疗,确保大桥健康运营。”市城乡管理局市政公共设施建管中心桥梁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任晓明
心系优抚对象 体检温暖人心
5月29日消息,为认真落实优抚政策,保障优抚对象身体健康,迎泽区桥东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深入市光荣院,为这里的优抚对象开展上门健康体检服务。
太原市光荣院前身为太原市烈属养老院,重点担负着全市孤老优抚对象等老年人的供养服务任务。目前,在市光荣院生活的17名孤老优抚对象,年龄最大的93岁。他们中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有戍守边疆、不畏艰苦的战士。
为开展好本次体检活动,太原市光荣院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提前布置体检场地,并告知老人们体检前的注意事项。
体检当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彩超……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老人们逐项进行检查。医务人员详细询问了每位老人的病史,针对性地叮嘱注意事项,并普及了疾病预防、合理饮食、科学锻炼等健康知识。体检结束后,市光荣院为每位参加体检的老人完善了健康档案。
郝晓炜
科普进校园 点亮“中国芯”
为激发青少年创新活力,近日,山西云时代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信创成果科普基地科普讲解员受邀前往太原市志达中学校,以“芯片的诞生——国家芯片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信创成果实物展示和亲身体验,使青少年与科技“零距离”接触,感知信创计算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培养新时代青少年对信创产品的认同感,激发大家对计算机科学知识学习与探究的动力。
活动中,科普讲解员与青少年共同学习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诞生历程,我国芯片事业的起步与发展现状,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神奇魅力与重要价值,也从老一辈科学家身上汲取到了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伟力。科普讲堂点燃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现场互动热烈,氛围浓厚。
“芯片的诞生”系列科普活动作为《2023年山西省科技活动周特色科技活动推荐清单》中的推荐活动,在我省科技活动周期间面向以志达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和企业免费开放,获得一致好评。今后基地将持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为公众带来更先进的知识和体验,营造全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马向敏
5月28日上午,青年路一社区在辖区开展给高龄老人发放智能定位手环活动。第一位收到这份暖心礼物的是家住东陵里煤设院2号楼的范奶奶。几个月前,老人在遛弯时走失,众人寻找多时才找到。当天,共有15名符合条件的老人领到了手环。
韩睿 吉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