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三治’”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法

作者:太原长安网(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 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20 10:28:16 来源:晋阳剑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清徐县孟封镇杨房村着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村级综治中心为立足点,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一个中心、三治融合”的枫桥经验“杨房名片”,做好矛盾纠纷的调的“加法”和解的“减法”,真正将村级综治中心打造成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试验田”,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平安和谐新局面,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

“党建+综治”,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前提。杨房村“两委”不断探索“党建带综治”的新思路,成立由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平安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村党组织+综治中心+网格分区”三级联动架构,推动党建与平安乡村建设有机融合。有效整合统筹驻村警务室、清阳法治服务点、人民调解室、群众说事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基层力量组织,攥指成拳、协同发力,构建“多中心合一”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共同把综治中心建成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物流中心”。

“自治+网格”,织密群防群治“安全网”

“自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的有效举措。作为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的村庄,杨房村按照“便于服务、精简效能”的原则,将全村划分5个网格,配齐五名兼职网格员,把党员规划到网格中,将党建引领、政法综治、安全隐患等工作整合成“一张网”,落实日常巡查走访、民意搜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等职责。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党员先锋岗,指定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党员担任帮办代办员,每天专人值班,为群众代为办理与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的事项,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实现“一站式”办理。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基层党员群众办事、议事的中心,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助力基层治理进入“快车道”。

“法治+调解”,构建多元化解“新路径”

法治理念是抓好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前提。杨房村学习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牢固树立“教育群众崇法尚法、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理念,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网格化管理、畅通居民议事渠道的全过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杨房村依托清阳法治服务点、警务室、人民调解室、群众说事点等机构,定期组织检察官、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人民调解培训等活动,广大村民遵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不断增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村党总支书记任调委会主任,配备专职调解员,集结检察官、村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平安志愿者、“乡贤”等作为调解补充力量,推行“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化解”工作机制,集聚基层各方力量发挥最大效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

“德治+激励”,注入乡村治理“新动能”

德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价值取向。杨房村持续把“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作为推动基层治理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组建评选机构、制定评选标准、形成评选流程、建立管理模式、设立激励机制“五措并举”,创评“星级文明户”,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夯实了基层治理的基础。通过“争”星,以往一些邻里不团结、民事纠纷不断的现象逐年减少,社会治安案件逐年下降,“星级文明户”评选真正评出了纯正风气、凝聚了人心、促进了发展,真正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向德向善的习气在村里蔚然成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积分超市”作为乡村治理“助推器”,通过推进激励机制,设置了人居环境类、移风易俗类、乡村振兴类以及活动参与类4大类21个积分项目,将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日常行为量化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共同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枫桥经验”赋能基层治理,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杨房村积极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开阔思路,创新机制,以党建引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社会统筹联动让覆盖村域、遍及群众的基层服务落到实处,多元调解紧盯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如此“精耕细作”之下,杨房村的基层治理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文章推荐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中共太原市委政法委员会  ICP备案号:晋ICP备15001741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